|
岁末盘点:2018年度EB-1A审批变化今日,美国国务院发布2019年1月签证排期公告,EB-1中国2016年12日15日之前获批I-140的申请人可进入移民签证程序,比上个月前进3个半月,而上个月公布的排期表也是前进3个月,近两个月,中国大陆EB-1排期已前进六个半月,短期向好趋势。但从2018年10月,EB-1中国大陆申请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的排期,目前看这种状态在新的2019年将成为常态,长期也会越来越长。 2017年6月,EB-1出现短暂排期,而在当年10月1日开始使用新一年度签证名额时,则恢复为全部可用;2016年8月,EB-1第一次出短暂现排期,当年10月1日也是全部恢复为签证可用。进入2018年4月则用光全年签证名额,而到了10月1日,并没有全部恢复,这代表不单是EB-1杰出人才申请人增多,而且是获批者大幅增加,进入排期等待时代。
进入2018年,业界普遍反映美国移民局对EB-1A的审批有从严的趋势,不少人也来询问是否条件提高了。我们认为,在宏观政策上看,至少在川普时代,未来移民美国会越来越严。但我们也可以发现,杰出人才移民类别是受到影响最小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在对EB-1A的审批中,有以下变化:
一、更加关注来美后是否在本领域从事同一样工作,更多地要求提供具体、清晰地证据。
相关移民法规204.5(h)(5),对于主张满足“来美后继续在同一领域工作”的证据要求是这样描述的:
“不需要雇佣信。此移民类别无论是来自美国雇主雇佣信还是劳工证都不需要。然而,呈请材料必须包括外国人来美后继续在自己专业技能领域工作的清晰证据。类似的证据包括来自未来雇主的信件,如像合同这样的预先承诺的证据,申请受益人细致描述来美后如何意图继续他或她工作计划的声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份来美工作计划,具体描述申请受益人如何意图在美国继续工作,是可以作为个人声明满足此项条件。但目前的审批趋势是:移民局希望更多看到实质性的清晰证据,来支撑你的计划。一方面,来美计划属于个人声明,是对未来的预期,比如说自己对未来工作的打算、安排和实施步骤,这个计划要详尽和有依据,要让移民官看到是切实可行的计划,而不是“信口开河”;另一方面,如果已经有在美国实际准备工作的证据,如雇主聘用信、资金准备的财务文件、公司开设的法律文件或商业合同、意向书等就更好了。
二、在确定满足至少符合三个初始证据条件后,更加严格运用自由裁量权,来最终判定是否通过充分证据反映出所做出的成绩得到业界认可,持续获得业界声望,上升到业界顶层位置
移民局在审理一个EB-1A申请案时,运用“两步审核法”,首先是审理你提交的证据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证据数量和可信性,然后再运用自由裁量权,综合判定你是否整体上符合资格。遗憾的是,业界见到绝大多数被拒的案例,都是质疑证据的不充分或不合格,这说明它们都是在第一阶段就没有通过。而今年,在第一阶段通过后,业界被拒案在第二阶段没有通过的比例有所上升。
所以,一个申请案,本人的资格和如何有力地证明出这种资格,或者说递交申请材料的质量是否可以形成一个强力申请案,是最为关键的。这就需要一是申请者本人既对审批内在逻辑深入了解,二是找到专业有丰富经验的律师来完成,这包括精准定位专业领域,制定完美申请策略、充分、扎实地做好证据准备、收集整理和撰写强力申请案的工作。
三、意图拒绝通知增加(NOID)。当接到一个申请案时,移民官通常会有四个选择,直接批准,直接拒绝、发出进一步要求证据通知(RFE),发出意图拒绝通知(NOID)。如果一个案子移民官不认为具备获批的基础,要求补充证据也不会具备,就可以直接拒绝或者发出NOID。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审理官员通过公开或内部信息数据库查询到不利于申请人的信息,在拒绝前也会发出NOID,给申请人一个澄清的机会。 更多资讯,欢迎在当当、淘宝、京东订阅《美国杰出人才移民全程指南》一书。
上一篇EB1A专业杂志创刊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
|